山东省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APP下载人民政府

2025-11-04

  半岛体育,半岛体育官方网站,半岛体育APP下载

山东省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APP下载人民政府

  6.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十强产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采用“揭榜制”组织实施100项左右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企业牵头项目数占比达70%以上,签“军令状”项目占比30%以上,在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保等领域取得一批科技成果。在新兴交叉、产业跨界、未来产业领域谋划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开辟产业新赛道。加强企业技术攻关,实施企业技术创新项目3000项左右,新增国家、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80家左右,新增国家、省级“质量标杆”4项、100项左右。(牵头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8.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合成生物学、人工智能、元宇宙、生态环保等领域,支持1000家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强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推动大型企业科技设施、科研数据、技术验证环境与中小企业共享共用。建设科技型企业增信平台,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支撑。实施高端创新资源服务山东计划,优化全省科技合作平台布局。(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10.培育引进创新人才。创建并高水平建设济青吸引和集聚人才平台,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完善授权松绑和监督约束相结合的机制,充分调动用人单位积极性、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深入推进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加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数字产业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人才引育支持力度,扩大配额制实施范围,新集聚培育各领域领军人才790名左右。实施“青年人才创业齐鲁”行动计划、青年人才集聚专项行动,吸引青年人才70万人以上。建设5家左右省科教融合协同育人联合体,共建共享一批科研育人平台、导师队伍等。实施工程硕博士联合培养改革试点,培养60名左右工程博士、300名左右工程硕士。培育10家以上人才意识强、人才制度完备、人才聚集度高、创新引领作用显著的人才引领性企业。(牵头单位: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4.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实施大数据产业“繁星”“龙腾”“沃土”“雨露”“焕新”“匠心”六大工程,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省级行业中心及边缘中心试点项目建设,试点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工作,完善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和运营标准,初步建成“国家级-省级-边缘级”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省级区域中心3个左右、省级行业中心40个左右、边缘中心超过100个,赋能1万家以上企业数字化转型。开展“百城牵手万项”行动,定期发布导向目录,举办30场左右数字经济项目推介活动,推动1000个以上数字经济项目落地。(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大数据局,参与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16.深化数字赋能应用。实施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培优工程,新打造省级平台50个以上,着力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省级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平台-国家级‘双跨’平台”梯次成长模式。深入开展“工赋山东”专项行动,布局建设一批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等创新载体。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100家左右“工赋山东”工业设备上云标杆企业、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5G+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和100家左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小灯塔”企业。(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19.实施软件“四名”工程。支持济南、青岛对标国内先进软件名城,集中优势资源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推动“两名城”均列国内城市前十。推动齐鲁软件园等省级软件园区争创中国软件名园,壮大5家左右省级软件名园。聚焦基础软件、工业软件、信创适配等关键领域,做强100家以上省级软件工程技术中心。突破国产软件市场应用瓶颈,培育推广技术领先的鲁版软件名品100个左右。全省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左右。(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1.强化金融助企服务。加强与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联系,建立项目投资协作办公室,力争国家大基金实施投资15亿元以上。加大贷款续贷展期支持,建立健全企业应急转贷服务体系,力争为7000余家企业提供转(续)贷1500亿元。实施产业链金融综合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开展特色融资模式,力争推动核心企业签发供应链票据200亿元、实施供应链融资1000亿元以上。(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

  27.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开发,重点推进国家能源渤中B2、国电投半岛南U1等项目。积极推动中广核烟台招远HG30等首批桩基固定式海上光伏项目,开展漂浮式海上光伏试点示范。大力推动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积极争取华能沾化滨海渔光互补、国电投寿光多能互补等项目纳入国家新增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并加快实施。推进中鲁菏泽光伏发电、济宁时代永福渔光互补项目等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项目建设。适度推进陆上风电项目开发。年底全省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7500万千瓦以上。(牵头单位:省能源局,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海洋局)

  28.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全力推进海阳、荣成、招远等核电厂址开发,建成荣成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扎实推进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海阳核电二期工程建设,积极推动石岛湾扩建一期、招远核电一期工程具备上报核准条件。加快推动海阳核电900MW远距离跨区域供热工程建设。年底全省核电在运在建装机达到820万千瓦。(牵头单位:省能源局,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29.持续优化煤电产业结构。加快国能博兴、华电龙口等“十三五”结转的大型煤电机组建设,开工一批大型超超临界煤电机组。坚持“先立后破”,在确保电力、热力接续替代的前提下,加快30万千瓦以下低效煤电机组关停并转。分类开展煤电机组节能降碳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持续提升煤电行业清洁低碳水平和电网调峰能力。年内关停退出30万千瓦以下低效煤电机组200万千瓦,完成煤电机组“三改联动”600万千瓦左右。(牵头单位:省能源局,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36.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对灌溉水源工程、渠系工程、灌排泵站等进行现代化改造,加强计量监测设施与信息化建设,加强灌溉试验与节水技术推广,提升灌区供水保障能力和供用水管理能力。开工建设聊城位山、德州潘庄等11处大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实施德州豆腐窝、聊城仲子庙等14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推进节水型灌区创建和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41.持续激发城乡消费活力。举办“惠享山东消费年”系列活动,促进换新消费、绿色消费,提质发展餐饮、家政等服务消费。继续推进老字号集聚区建设,筹备办好第七届中华老字号(山东)博览会及2023老字号年货节。实施电商“三个十”计划,推进线家具有消费力、集聚力和辐射力的商圈开展智慧化试点。提升再生资源行业规模化、规范化水平,评选10家左右山东省再生资源产业园、5家左右山东省再生资源回收分拣中心。(牵头单位:省商务厅)

  43.扎实开展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建立覆盖重点领域的能耗统计监测体系,落实好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消费政策。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引导重点排放单位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支持胜利油田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重点实验室建设。举办碳达峰碳中和国际论坛,推动烟台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深化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济南、青岛、淄博三大生态环保产业集群建设,开展整体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打造10家生态工业园区。(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44.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制定空气质量限期达标路线图,支持钢铁企业创建绩效A级企业,推进水泥、焦化行业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完成383台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淘汰验收销号。推动重点流域“保水质、增颜值”,稳定消除V类及以下水体,南水北调调水水质稳定达标。扎实开展入海排污口整治和质控核查,年内完成20914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因地制宜选取低成本、易管护、效果好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式和技术,年底前完成已排查的1398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并动态清零。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十大行动,开展黄河生态保护治理攻坚战,持续开展黄河流域清废行动。(牵头单位:省生态环境厅)

  48.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累计建成比例达到80%,在全省工业企业、公共机构等领域打造一批省级节水标杆单位。实施海水淡化利用发展行动,推动海水淡化规模化利用,全省海水淡化日产规模超过70万吨。全省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241.1亿立方米以内,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13.5亿立方米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牵头单位: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海洋局)

  60.实施农业全产业链提升工程。围绕粮油、果蔬、畜禽、水产等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启动预制菜“十大品牌”“百强企业”“千优产品”培育行动,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设10个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培育一批健康肉示范基地,建成健康肉大市场。支持建设中国(青岛)、中国(潍坊)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和中国(德州)农业食品创新产业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畜牧局)

  73.全力推进服务型数字政府建设。编制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规范,实现同一事项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同标准、无差别办理。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信用监管,健全完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监管。实施数字机关协同提升工程。深化“双全双百”工程,全面提高线下“一窗受理”和线上“一网通办”水平。加强“无证明之省”建设,年底前实现使用频率最高的前100项电子证照证明在政务服务、社会生活场景中全面应用,“居民码”“企业码”拓展应用,证明材料共享率达到60%。(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编办、省大数据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司法厅、省市场监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5.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制定省属企业董事会授权管理办法,制定省属国有企业监事会改革实施方案。实施省属企业“五年千名”博士引进计划,推动具备条件的企业建立首席科学家制度。指导省属企业稳妥实施中长期激励,有序推进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国有科技型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超额利润分享等中长期激励。完善中小微企业纾困机制,创新政策体系,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制定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意见,培育30家左右世界一流企业创建单位、100家左右全国一流企业创建单位、300家左右山东一流企业创建单位。启动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牵头单位:省国资委、省发展改革委)

  76.推进出口提质增效。围绕骨干企业、特色产业和重点国别搭建市场开拓平台,“一企一策”推动瞪羚、专精特新及制造业单项冠军等高成长型出口潜力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一业一策”推动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装备、绿色化工等绿色低碳产品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引导汽车零配件、工程农业机械、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业积极开拓新兴市场。2023年,全省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77.优化进口商品结构。制定《山东省推动进口贸易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调整优化省级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绿色化工、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装备关键技术、重要设备及零部件进口贴息力度,持续办好日本、韩国、RCEP区域3个进口博览会,助力全省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推进青岛西海岸新区、烟台开发区等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扩大保税混兑等新模式进口,稳步扩大重要资源能源型商品及民生消费品进口。(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78.提升跨境电商发展质效。制定《山东省跨境电商跃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试点,培育一批跨境电商品牌企业。在重点海外仓布局建设山东品牌商品展示中心,通过“前展后仓”模式深度拓展国际市场。举办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中国(山东)跨境电商交易博览会,搭建跨境电商企业交流合作平台。争取跨境电商综试区全省16市全覆盖,全省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以上。(牵头单位:省商务厅)

  79.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加大制造业利用外资力度,制定《关于以制造业为重点促进外资扩增量稳存量提质量的若干政策措施》(发改外资〔2022〕1586号)的落实举措。筹办第四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重大经贸活动,用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等国家级活动平台和“选择山东”云平台,聚焦绿色低碳、现代海洋、数字产业、高端装备等领域,围绕重点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瞄准关键零部件和核心技术,有针对性地推介重点对外合作项目和人才需求,推动一批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落户山东。制定山东省省级总部经济发展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用好国家“十四五”时期支持科技创新进口税收政策,鼓励跨国公司在鲁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实现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量稳质升。(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80.优化提升外资企业服务。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依规平等享受国家、省产业发展和区域发展等支持政策,确保外商投资企业在要素获取、资质许可、经营运行、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制定、招标投标、政府采购等方面享受平等待遇。发挥山东省稳外贸稳外资服务平台作用,加强对现有外资企业跟踪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项目用地、能耗、环保、物流等方面的困难问题,推动企业增资扩股。(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

  82.全面提升上合示范区建设水平。着力“搭平台、创模式、聚产业、强主体”,全面提升区域物流中心、现代贸易中心、双向投资合作中心和商旅文交流发展中心建设水平。加大贸易主体招引培育,推进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建设。积极拓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提升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加快上合特色项目聚集。推动中欧班列扩线增量,提升国际班列运营能力。扎实推进上合组织经贸学院建设,支持举办上合组织产业链供应链论坛等重大活动。(牵头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教育厅、省能源局)

  83.实施山东自贸试验区2.0版。强化主体责任,推动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目标任务分解落实,促进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深化创新,培育一批高能级服务平台。拟定全省绿色低碳领域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专项计划,推动创新成果优先向联动创新区、黄河流动自贸试验区联盟等区域推广。2023年,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升级版任务实施率达到50%以上,探索形成一批绿色低碳领域制度创新成果。(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山东自贸试验区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

  84.提升开发区载体功能。培育开发区“一号产业”,提高主导产业集聚度,新增百亿级(含)以上绿色低碳产业集群3个。制定《关于建设人才引领型开发区的实施意见》,建设人才引领型开发区,推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发挥综合保税区政策功能优势,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支持符合条件的市申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青岛海关、济南海关)

  85.加强与重点国别地区经贸合作。实施《落实〈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先期行动计划》,加强RCEP规则的宣传解读,支持RCEP山东服务中心功能升级,推广使用“鲁贸通”线上查询平台。增加经核准的出口商认证数量,全面落实RCEP“6小时”通关,积极推进中韩陆海联运整车运输。加大对日韩汽车、造船、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招商力度,引进终端产品、关键零部件及服务项目。依托青岛中德生态园、济南中欧绿色制造产业园等载体,加强与欧美跨国公司在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海洋、高端化工等领域的产业合作。(牵头单位:省商务厅,参与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贸促会、青岛海关、济南海关)

  87.持续深化文明培育。广泛开展美德健康生活方式宣传宣讲,编写大众化读本,推进新礼仪建设,培育一批美德健康生活方式样板区、示范点。实施全环境立德树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统筹推进美德山东和信用山东建设,推广一批县(市、区)工作经验。深化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山东好人等典型选树宣传,推荐重大典型纳入“时代楷模”宣传计划,评选表彰第九届全省道德模范。组织全省道德模范表彰会,评选全省道德模范60名、山东好人700名、山东好人之星40名。(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

  88.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强化有场所、有队伍、有活动、有项目、有机制“五有”标准建设,健全完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体系,持续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提档升级。完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制定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若干措施、志愿服务激励嘉许办法。推进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人群、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化,打造务实管用的志愿服务项目。建好用好山东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平台。(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

  91.推动“四廊一线”建设。加强对中华文化体验廊道建设的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建设中华文化体验廊道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计划(2023—2025年)》。建立廊道重点项目库,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在国债资金使用等方面进行扶持。交通先行,打造一批自驾游车行线路,连通各交通节点。推出一批廊道研学精品线路,打造一批文旅研学品牌。编写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故事读本。(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文化和旅游厅)

  92.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意产业新旧动能转换,扩大规模、优化结构、发展新业态,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以上。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围绕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体验廊道、文化传承发展片区,推进泰山新闻出版小镇、泰山博物院、国际文化大数据(泰山)产业城等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山东手造”推进工程,建设山东手造展示体验中心,基本建成集产销、研发、宣传、展示体验于一体的山东手造产业体系,创建国内知名的山东手造领军品牌20个以上。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推进山东省文化数字化行动计划,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影视、数字印刷、数字创意等新业态。文化新业态企业营业收入达到900亿元左右。(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

  94.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聚焦“春秋风云”“派兵去山东”“咱家在山东”三大主题,推出一批反映党的二十大精神,展现新时代新生活的文艺精品。推动文化惠民活动提质升级。实施全民阅读三年行动计划,举办全省全民阅读大会、“齐鲁书香节”等重大阅读活动。各市每年开展不少于1000场主题突出、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实施公益电影标准化放映提升工程,深化公益电影放映机制改革,推进城乡公益电影放映质效和覆盖面“双提升”。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数字化水平,建设“山东数字农家书屋管理平台”,打造“数字书屋”品牌。(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

  95.深化传统文化研究。落实《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两创”新标杆行动计划(2022-2025年)》,增加社科规划研究资金,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继续深化儒家文化、齐文化、泰山文化、黄河文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海洋文化研究阐释,推出一批彰显齐鲁特色的标识性研究成果。组织编纂《齐鲁文库》,加强传世文献等抢救保护、整理研究和出版利用,推出《齐鲁文库》600册左右出版成果。持续推进全球汉籍合璧工程。办好泰山论坛、黄河文化论坛、运河文化论坛、齐文化论坛,深入开展研究阐释。(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

  96.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实施优质内容生产提升工程,建立以新媒体生产传播为中心的全媒体指挥调度机制,培养引进一批高水平内容制作团队,建设正能量优质内容共享库和齐鲁热榜平台。实施新媒体技术融合应用提升工程,加强5G、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元宇宙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打造国家级和省级媒体融合重点实验室。实施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工程,编制实施市级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案,推动50%以上的市挂牌成立市级融媒体中心,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总服务台,实现与社会综合治理、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民生热线等平台互联互通。(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

  97.实施“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品牌推广工程。建立宣传、网信、财政、市场监管、文化和旅游、商务、工业和信息化、农业农村等多方面统筹联动的一体化宣推机制,建立常态化财政投入机制和市场化运营机制,建设品牌官方传播矩阵,规范授权使用办法,建设“好客山东·好品山东”全媒体数字化品牌库。实施专项推广计划,通过主题宣传、公益广告、直播带货、展会展览等多种形式,助力更多“鲁字号”产品和服务赢得口碑、开拓市场,实现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双效提升。(牵头单位:省委宣传部)

  102.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持续实施教育强镇筑基行动,遴选建设省级试点60个以上。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健全中小学协作发展机制,教育强校扩优行动中小学覆盖率达到40%以上。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持续扩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0所以上。推进特殊教育适宜融合发展,遴选20个省级随班就读示范区,200所随班就读示范校。(牵头单位:省教育厅)

  103.创新高校建设和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遴选确定一流学科建设“811”计划名单,组织制定建设目标,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初步形成学科尖兵培育方阵。省部共建探索现代职业教育建设改革新模式,编制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战略匹配方案。遴选认定一批职业教育教学创新团队,修订发布一批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职业院校“双高计划”,打造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特色化专业(群)。启动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培养德技兼修的“齐鲁工匠后备人才”。(牵头单位:省教育厅)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 半岛体育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